{{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作者:竹慶本樂仁波切
譯者:陳怡妃
出版社:德謙讓卓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8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96頁 / 17 x 22 cm / 單色印刷"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我以前曾見過你,現在你又來了,但這次我想和你建立一個純淨且真誠的關係,好嗎? 事實上,你幫助我生起了解脫之心;所以,苦難,謝謝你!痛苦,謝謝你! 現在,我想學習與你道別,因為我已經走上一條不同的道路,這條道路即是解脫之道。 《從前有位阿羅漢》是「那瀾陀菩提佛學研習課程」系列的第三本書。如同旅途的風景不斷轉換,修道的旅程在本書中來到了「聖者之道」,從「個別解脫」理解「基礎乘」的修習目標與要素,也從歷史層面和哲學體系,認識小乘主張的異與同,時間進程為經線,宗派理論為緯線,交織出小乘見地全書八個章節的總覽。 這是一段獨自的旅程,不管是覺受、煩惱或解脫的欲望,都專注在「個人」的主題上。從自身最基本的元素開始,單純而務實的檢視各種概念形成的原因,認出身與心,也就是一切煩惱的根源,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造成了苦樂的感受,如何串連起來變成了輪迴的鎖鍊。這趟個別解脫之旅,有時猶如造訪國家圖書館,研讀不同派別對於小乘見地分歧的觀點;有時又像是到了歌劇院,在華麗的絲絨簾幕與繁複的水晶吊燈之下,上演的劇碼是「蘊、處、界」。有時則像搭乘夜行列車,穿過十二個山洞之後,乍然看到了「緣起」的旖旎風光。 這一系列小乘課程基礎,最初是依據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在正知國際學院講述時的脈絡與重點而成,多年來,經過本樂波切及幾位阿闍黎復講,再經那瀾陀菩提佛學中心兩度彙編,而成為今天的版本。本樂仁波切提醒大家,重點就是去感受自己對於解脫的基本、純粹和真誠的嚮往就可以了,這就是小乘之道的關鍵要素。本書使用「小乘」一詞,是因為小乘教法代表了佛陀最原始和最基礎的教導,注重自身修道的細節,以此由小向大,是學習佛陀三乘教法不可或缺的基礎。 作者簡介 竹慶本樂仁波切 (Dzogchen Ponlop Rinpoche) 是藏傳佛教寧瑪派與噶舉派新一代大師中最出色的學者與老師之一,亦是一位實修的成就者、書法家、視覺藝術家和詩人。 學習時期的本樂仁波切,在尊貴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等多位大師座下領受教法與訓練,同時成為大圓滿與大手印兩大傳承的持有者。 本樂仁波切的教學方式幽默清新,飽含傳承自其根本上師 竹清仁波切的豐沛力量以及不拘形式的原創力,深受東西方弟子愛戴。 本樂仁波切是「那瀾陀菩提佛法中心」與「正知國際學院」創辦人。已出版的中文著作有《狂野的覺醒》、《離死之心》、《普賢王如來祈願文》、《叛逆的佛陀》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