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作者:竹慶本樂仁波切
譯者:江涵芠
出版社:德謙讓卓
出版日期:2015年05月15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92頁 / 17x22 cm / 單色印刷"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月稱菩薩,如果他禮讚的是佛陀,那麼他頂禮的就是修道最終所得到的「果」, 但是他所禮讚的卻是佛果的成因「菩提心」,而菩提心又來自於大悲心。 有時候,我們夢寐以求的那個目標,看來遙不可及。 如何才能從輪迴的實相裡掙脫,到達佛果的境地呢? 最後我們發現,這趟旅程 純粹就是帶我們回到一切眾生本來就有的本性中, 也就是遍滿、無限且無偏的——大悲心。 《讚佛先讚大悲心》是「那瀾陀菩提佛學研習課程」中文版的「大乘教法系列」第三本書,探討的內容是一般大乘佛法中最常提及的主題,包括了菩薩道修持的五種階段,能夠幫助我們跳脫三毒習性的四無量心,由出離心、善知識等因緣而訓練的菩提心——也就是真實的大慈大悲之心,以及為了使自心能夠熟練,而透過誓願、戒律、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六種方法,讓心回到原本、完全自由的境地。 正如同竹慶本樂仁波切在一次開示中所說:「當你對這些教法有了歡喜,有了認同的時候,你就應該去試試看,那就會成為你生命中最美好的一種經驗。那樣的體驗可以帶領你達到證悟。……所謂的證悟跟什麼有關呢?跟這些教法怎樣開啟你的心有關。它怎樣打動你的心,怎樣讓你能夠發覺你自己的本質。」所以本書內容雖然耳熟能詳,但為了重新找回最初的感動,請以純然的赤子之心開啟扉頁。 ●作者簡介: 竹慶本樂仁波切(Dzogchen Ponlop Rinpoche) 是藏傳佛教寧瑪派與噶舉派新一代大師中最出色的學者與老師之一,亦是一位實修的成就者、書法家、視覺藝術家和詩人。 學習時期的本樂仁波切,在尊貴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等多位大師座下領受教法與訓練,同時成為大圓滿與大手印兩大傳承的持有者。 本樂仁波切的教學方式幽默清新,飽含傳承自其根本上師 竹清仁波切的豐沛力量以及不拘形式的原創力,深受東西方弟子愛戴。 本樂仁波切是「那瀾陀菩提佛學中心」與「正知國際學院」創辦人。已出版的中文著作除了本課程系列,還有《狂野的覺醒》、《離死之心》、《普賢王如來祈願文》、《叛逆的佛陀》、《佛陀佛陀請開門》、《沒有我時我是誰》、《從前有位阿羅漢》、《寂滅為樂二乘人》、《覺悟有情乘願來》等書。 「那瀾陀菩提佛學研習課程」系列已出版的有: 【佛法入門系列】:《佛陀佛陀請開門》《沒有我時我是誰》 【小乘教法系列】:《從前有位阿羅漢》《寂滅為樂二乘人》 【大乘教法系列】:《覺悟有情乘願來》《中間亦無中觀派》《讚佛先讚大悲心》 目錄 ↑TOP 第一章 五道概述 第一節 大乘旅程的五條道路 第二節 資糧道最重要的修持:四念住 第三節 趨向更細微的修持:四正斷 第四節 加行道 第五節 見道與修道 第二章 四無量心 第一節 捨無量心 第二節 慈無量心 第三節 悲無量心 第四節 喜無量心 第三章 菩提心利益與種類 第一節 菩提心六種主要利益 第二節 菩提心的種類 第四章 培養勇者之心:菩提心的因緣 第一節 生起菩提心的主因:悲心 第二節 菩提心的其他成因 第三節 菩提心五力 第四節 菩提心的定義 第五節 累積資糧 第五章 生起菩提心:七支供養 第一節 福德、善業與菩提種子 第二節 讓生命不離於三寶 第三節 感恩與祈願 第六章 菩薩戒 第一節 三種菩薩戒儀軌 第二節 受戒資格 第三節 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 第四節 禁惡行戒:根本墮 第七章 修持勝義菩提心 第一節 生起勝義菩提心 第二節 六度波羅密多 第三節 如何修持六度波羅密多 附錄一 四無量心實修 附錄二 修持四無量心的功德 附錄三 《入菩薩行》第三品〈受持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