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如來藏,藏如來-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二個錦囊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慶賀法王85壽辰,讀好書與尊者之心相應 達賴喇嘛尊者說:「佛性就是光明心,能夠變成一條令人解脫的道途。」 讓我們聆聽尊者充滿睿智的教誨,尋找屬於自己的光明佛性,成就佛果。 解脫是可能的嗎? 當然可能, 因為我們擁有成為正等正覺者的潛能--佛性。 然而,如果我們擁有成就正等正覺的完美潛能, 為什麼還要辛辛苦苦地修行? 如果我們擁有一個恆常的佛性, 這是否即為自我或靈魂? 本書將帶領我們經歷一段極為美妙的旅程,這段旅程與我們目前的處境,以及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可能性有關。在無上正等正覺的狀態之中,所有的苦和苦因皆已滅盡,所有的殊勝功德皆已無盡地發展。 學習有關「佛性」的種種,讓我們了知在輪迴和涅槃之下,潛藏著俱生原始光明心,它的本質是光明的。當它受到雜染的障蔽時,它是佛性;當雜染被淨化時,它是佛的法身。這就猶如被污漬覆蓋的黃金,人們看不見它的光澤與美麗,但它仍然是黃金;同樣地,外來偶發的雜染能障蔽佛性,卻不是佛性的本質,當心沈浸於雜染之中時,它仍然具有發展佛之功德的潛能。 了悟佛性就在我們每個人之內,它全然清淨,我們便能生起大信心,徹底淨除心的雜染,證得涅槃,成為正等正覺者。 【封底】 ◎修行要知苦、斷集、修道、證滅 就修行而言,第一個步驟是辨識苦諦,也就是令人感到不滿足的生活情境。一旦我們認識了苦諦,就會尋找它的起因,透過培養道諦來根除苦因,進而了證滅諦,達到我們所追求的長久寂靜安樂的狀態。。 ◎十二緣起彼此依緣而存在 如果十二緣起是自性存在的--獨立於所有其他的因素,它們就不會彼此為緣,因為「獨立」和「依緣」是相乎牴觸的。一件事物必須是非此即彼,不可能兩者兼具。由於事物是彼此依緣而存在的,所以我們可以藉由避免苦因、創造樂因,而證得寂靜。 ◎沒有靈魂或實存的人在輪迴中流轉 沒有自性存在的五蘊或人從這一世前往下一世,只有果支從因支生起。我們說一個人在輪迴流轉,但是卻沒有靈魂或實存的人在輪迴中流轉,純粹只有一個唯假立之人的相續。那個造業、證得涅槃的人有如幻相,無法精確地指出他在哪裡。 ◎眾生的佛性不等同於佛的自性法身 儘管眾生的心確實空無自性有,雜染也是外來偶發的,但是我們不能說眾生的佛性等同於佛的自性法身。佛的自性法身具有二種清淨,一是自性的本然清淨,二是所有的雜染都剛剛被淨化。眾生的佛性之所以不同於佛的自性法身,是因為前者的心仍然有雜染。 ◎成佛是可能的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