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作者:濟群法師, 周國平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04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28頁 / 單色印刷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我是誰?什麼能代表「我」?
現象表層的背後是什麼?有一個不變的本質嗎?
我們又靠什麼來認識世界?
人工智慧可否替代人類,或是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
當科技日新月異,世界卻變得更危脆,更不確定,人類的出路在哪裡?
這是一本有趣、充滿智慧又引人深思的書。繼《我們誤解了這個世界》之後,濟群法師與周國平老師聚焦於對自我的認識,再次展開深度對話,探討自我是什麼、佛教的人本思想與西方的人本思想、個性解放與發展自我之間如何平衡,並就「人工智慧時代」這一熱門話題,分別從佛法和哲學的視角,探討人類在當代的出路。
人生有現實問題,也有終極問題。處理不好現實問題,會煩惱不斷;缺乏終極問題的思考,生命則會短視而膚淺。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我們的身心將何處安放?本書能提供讀者一個更廣泛的視角,認識自己、看到心的本來面目,解除迷惑煩惱,感受真正的幸福。
作者簡介
濟群法師
童真入道,出家四十餘載。為溈仰宗第十代傳人、斯里蘭卡佛教與巴利語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特約研究員及多所大學客座教授。
1980年就讀於中國佛學院,隨後於閩南佛學院、戒幢佛學研究所等地任教。從事教育幾十年來,對如何有效修學,有著深入的觀察、思考和實踐。由此,提出修學五大要素,創建三級課程體系,令無數學人蒙益。
1992年起,面向社會及高校舉辦講座,開中國內地弘法之先,法音流布海內外。同時筆耕不輟,出版「智慧人生、修學引導、以戒為師」等叢書四百多萬字。以純正的佛法知見,剖析社會問題,釐清修學盲點,提出切實的解決之道。
周國平
1945年7月生於上海,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蘇聯當代哲學》(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人與永恆》、《尼采與形而上學》、《憂傷的情慾》、《只有一個人生》、《今天我活著》、《愛與孤獨》等;譯著有《論辯證法的敘述方法》(合譯)、《偶像的黃昏》、《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等。
主:剛才的對話中多次提到一個詞:幸福。對於一般人來說,不論追求現實價值還是終極價值,比較關注的是怎樣才能過得好。普通人印象中的幸福,就是基本物質需求有保障,同時精神上也比較豐富。剛才聽到輪迴是苦的時候,我在想,佛教是不是否定現實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