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內容簡介─
本經有一名顯的特點,即調合大小二乘,涵攝空有二宗;不僅糅合了如來藏系和唯識系的思想,並而兼容了性相二宗。
在中國佛教中,它即是「法相唯識宗」依據的經典之一,同時也是禪宗初祖達摩傳付慧可的重要經典,其對中國佛教影響力可見一斑。
其次,就修行方面言,《楞伽經》之反對執著語言文字,主張隨於義莫依於語,所謂: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等等,皆點明內證才是佛教的第一義。
《楞伽經》自唐宋以後,影響已越過佛教、儒家的「心學」也是根源於此,呈現儒典與佛乘並用相融的氣象。
─目錄─
題解
經典
1羅婆那王勸請品第一
2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
3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4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
5無常品第三之一
6無常品第三之餘
現證品第四
如來無常品第五
剎那品第六
7變化品第七
斷食肉品第八
陀羅尼品第九
偈頌品第十之一
源流
解說
附錄
參考書目
─釋譯者簡介─
賴永海
1949年生。哲學博士,1987年起任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
主要著作有:《中國佛性論》、《佛道詩禪》、《湛然》、《佛學與儒學》、《佛學輯要》、《中國佛學比較分論》等。199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1991年被英國劍橋「世界名人研究中心」收入《世界名人錄》、《世界名人傳記辭典》、《傑出成就者辭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