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作者:于君方
譯者:陳懷宇、姚崇新、林佩瑩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大視野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640頁 / 單色印刷
ISBN:9789575984571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觀音,如何從眾菩薩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具中國特色的信仰文化?
◆水月觀音、白衣觀音、送子觀音……所展現的本土化、女性化等藝術象徵,反映出那些歷史現象與社會心理意義?
◆佛教經典、大悲懺儀、觀音傳說、文學藝術與地方傳統……
◆在普陀山朝聖文化的孕育過程中,如何與觀音信仰保持創造性互動?
觀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的化身,在印度、東南亞與西藏,亦是象徵神聖王權的男性神祇,然而在中國,「他」卻變成了「她」,成為循聲救苦的「慈悲女神」,並擁有截然不同的歷史與身世,深刻地影響了國人的生活與信仰。
于君方教授投注十多年的心血,以結合文化、藝術、社會、歷史等跨學科領域的創新研究方法,探討觀音經歷此戲劇性演變的原因與過程。除了佛經之外,本書將感應錄、朝聖故事、寺志與山志、民間文學、田野調查,以及反映觀音形象變化的藝術造型等全面納入討論範圍,是深入研究觀音信仰的突破性著作。
◎「《觀音》是未來數十年內無人可匹敵的精心力作。」
──太史文(Stephen F. Teiser),知名中國佛教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本書對於幫助我們了解東亞佛教中的觀音有重大貢獻……,為這位大悲菩薩及此『慈悲女神』相關的宗教修行,提供了最清晰的解釋與觀點。」
──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知名漢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榮譽退休副校長
◎「……本書無疑是未來研究觀音的新起點。于君方鉅細靡遺地探討了觀音複雜且輝煌的各個面向,在佛教研究中自成一類。」
──梅維恆(Victor H. Mair),知名漢學家,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
作者簡介:
于君方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宗教學博士,專攻漢傳佛教研究。1972至2004年間任教於羅格斯大學宗教學系(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現任哥倫比亞大學宗教學系、東亞語言文化學系,以及「聖嚴漢傳佛學講座」教授,致力於指導漢傳佛教的博士研究生。
她的第一本著作《中國的佛教復興:袾宏與晚明的宗教融合》(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China: Chu-hung and the Late Ming Synthesis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1),是研究唐代以後佛教最早的英文著作之一,另合編有《中國的香客和聖地》(Pilgrims and Sacred Sites in China)。《觀音》一書的英文版於2001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
譯者簡介:
陳懷宇
生於江西。曾求學北京師範大學、北大、普林斯頓大學。現任教於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主要研究中國宗教史和思想史,著有The Revival of Buddhist Monasticism in Medieval China,並發表中英論文十餘篇。
姚崇新
1966年生,歷史學博士,中國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包括佛教考古與佛教社會史、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等。代表性論著有《廣元唐代石窟造像分期研究》等。
林佩瑩
目前於英國倫敦大學攻讀宗教學博士。由於對佛教浩瀚之思想與融入民間發展之生命力深受感動,自台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畢業後,開始邁入佛教歷史研究之領域。